城市骄傲 擦亮“企业家之城”底色
发布时间 : 2025-08-07 14:16:29

1-1.jpg

青岛财经网:8月5日,由青岛市企业联合会主办的“架桥汇智激活力、政企同心促发展”政企恳谈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 

现场,2024年度青岛经济事件、青岛经济人物、青岛经济新锐人物、青岛榜样企业、2024年度青岛新质领航企业、青岛国际贸易先锋企业及青岛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一系列名单发布。一个共识日渐清晰:青岛经济的新动能,正在这些新赛道、新面孔中蓄势而起。 

2024年的青岛经济版图上,数据是最坚实的语言:2024年青岛生产总值(GDP)达16719.46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列副省级城市第二;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513亿元,占全市GDP的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出口5278.2亿元,增长12%,对山东省出口贡献度达41%。 

企业与企业家们既是青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也正是当下城市转型所寄望的“答卷人”。其中,海尔、海信、青岛港、澳柯玛、即发等“老面孔”在制造业深耕细作,代表着青岛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成果。 

锚定“世界一流多场景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2024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稳居世界第二。尤为难得的是,这些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海信的全球近500家供应商中,青岛企业占比近两成;2024年新增8家青岛本地供应商,合作金额约45亿元,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良好生态。 

作为2024年度青岛经济人物,澳柯玛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江说:“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澳柯玛人努力的认可。澳柯玛作为品牌之都青岛培育发展起来的‘五朵金花’之一,这份荣誉更加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激励我们继续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让‘老金花’焕发新活力。” 

青岛同样有一批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的新锐企业,它们在新兴领域开疆拓土,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凭借品牌和服务在全球争取话语权,成为了青岛经济的新生力量。逢时科技已连续两年勇夺全球南极磷虾油销售桂冠,产品销往全球22个国家;青岛新协航国际物流把握冷链进口这一新赛道,拿下了全球牛肉巨头Minerva Foods的中国总代理,年贸易额预计超32亿美元;创新奇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大模型——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已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过1200家;特来电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正推动充电网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的协同发展……它们正不断拓宽青岛城市竞争力的“宽度”和“厚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首次设立的“青岛新质领航企业”“青岛国际贸易先锋企业”名单中,有30家企业获得推荐。在“青岛国际贸易先锋企业”之外其他4项获推荐的50个(位)企业(企业家)中,70%以上来自青岛着力打造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链主企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企业。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扎根本地、立足原创、科技密集、成长迅速。这些企业虽然体量尚不及传统龙头企业,但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却正以“专精特新”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链条向上跃升。 

一座城市的产业活力,来自企业和企业家,而城市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此类政企恳谈机制的常态化,正是青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切口之一,也是企业敢干、敢投、敢闯的底气来源。在发布2024年度青岛经济成就之后,一场政企恳谈会立刻“接棒”。“架桥汇智”四个字,道出了活动的核心——政府搭桥,企业聚智。桥,是沟通的通道,让政策落地更精准,让企业诉求更直达;智,是发展的动力,让技术、资本、人才和市场在更高水平上协同。 

在政企恳谈会环节,企业家代表与青岛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展现了“政企同心、共促发展”的生动场景。这种“问题导向、协同治理”的模式,已成为青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制度创新。 

企业家们提出的问题涵盖融资支持、产业链协同、政策落地等多个方面。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居志建议,青岛应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构建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支持企业探索“源网荷储一体”的智能微网场景方案。山东港口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倩则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建议出台航运服务业专项规划,构建“政策包”支持体系,设立“航运金融创新专项资金”。 

透过这场会议,不仅看到了青岛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新作为,更看到了支撑其经济成色的新结构: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崛起,一批新锐企业家走上前台,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正被关注。 

2024年的“经济答卷”已经写就,但青岛经济的发展故事仍在继续。当更多企业与企业家被瞩目,青岛将不仅是一个产业之城,更是一座敢想敢干、汇聚活力的“企业家之城”。

 

企业家说 

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江

让“老金花”焕发新活力 1-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江.jpg

8月5日,“架桥汇智激活力、政企同心促发展”政企恳谈会暨2024年度青岛经济成就宣传发布活动在青岛举行。会上,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柯玛”)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江获2024年度青岛经济人物推荐。 

“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体澳柯玛员工,对企业发展持续不懈努力的支持。”朱江表示。 

在家电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澳柯玛凭借坚定的转型战略和持续创新取得显著突破。作为青岛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澳柯玛近年来连续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2025年,澳柯玛以779.2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入选“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朱江介绍,自2022年启动品牌、企业文化、产品营销策略“三大升级工程”,澳柯玛由单一制冷家电制造商,升级为涵盖烹饪、洗护、空气焕新等全温区全品类的家电供应商,并确立“温度科技专家”全新品牌定位。2024年,系列全嵌深冷高端智能冰箱销量同比增长超40%。 

在国际化战略上,澳柯玛实施“1+3”布局——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深耕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三大重点区域。2024年,澳柯玛海外营收同比增长31%;2025年,企业投资3.6亿元在印尼建设高端冰箱冷柜智能制造工厂,形成研发、制造、营销多引擎驱动的海外发展模式。 

在科技创新方面,澳柯玛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等33个研发平台,拥有专利3500余件,成果转化率超过98%。 

“品牌之都”是青岛的城市名片之一,澳柯玛的成长历程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朱江表示,未来澳柯玛将继续深耕智能家电和低温技术领域,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让“老金花”焕发新活力,擦亮青岛“品牌之都”金字招牌,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 高奕静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以成

擦亮青岛海洋科技产业新名片

2-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以成.jpg

8月5日,“架桥汇智激活力、政企同心促发展”政企恳谈会暨2024年度青岛经济成就宣传发布活动举行。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逢时科技”)董事长高以成获2024年度青岛经济人物推荐。 

“全世界所有的经济大国都是海洋强国,向海要粮、向海问药、向海要营养成为全世界竞争的新赛点。”高以成说。正是基于这一判断,逢时科技早早聚焦南极磷虾这一“海上金矿”、战略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抢占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目前,逢时科技已连续两年勇夺全球南极磷虾油销售桂冠,产品销往全球22个国家。 

“开发南极磷虾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城市的好事。”高以成表示,一方面,磷虾产业不依赖国内土地资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再生;另一方面,其营养价值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减轻医疗负担、降低社会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为青岛这座海洋城市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兼备的新增长极。 

站在新的起点上,逢时科技正向“高、宽、新”三大维度拓展产业路径。 

在“高”维度,逢时科技正与挪威NO-AGE研究中心合作研发抗衰产品,联合中国药科大学、青岛大学开展南极磷虾磷脂药用开发,探索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上的潜力;在“宽”层面,充分利用磷虾磷脂优势,构建“1+N+N”产品策略,以南极磷虾油为核心,开发富含虾青素、叶黄素等多种营养组合的新产品;在“新”方向,公司正加速拓展东南亚和中东新市场,并延伸至磷虾蛋白肽以及贻贝、扇贝等其他优质海洋生物资源新品类的开发,打造多元化的“海洋营养产业生态圈”。 

一个城市的名片离不开持续创新的注解。面向未来,逢时科技将持续响应国家“向海图强”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产品实力赢得国际市场,擦亮青岛海洋科技产业新名片,助力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 高奕静

 

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冰

聚焦能源转型 绘就城市发展新篇章

3-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冰.jpg

8月5日,“架桥汇智激活力、政企同心促发展”政企恳谈会暨2024年度青岛经济成就宣传发布活动举行,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青岛经济发展的高光时刻。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冰接受了记者采访。 

谈及集团近年工作,徐冰的话语中满是实干的分量。他向记者介绍了“一站三线”气源供应体系的建成:青岛能源集团21亿元参股董家口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46万立方米/年的自主输气能力,让青岛从“西气东输”末端变为LNG气源首端;7559公里的“三横四纵”城燃管网、1274公里气热老旧管线的更新改造,织就了一张守护民生的能源保障网。 

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徐冰表示,由能源集团牵头开展的全省最大规模“煤改气”工程关停了44台燃煤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其经验入选“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国内首个“零碳社区”“光储直柔”项目落地,年碳减排量1.9万吨,相当于为城市添种100万棵树。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青岛天空渐浓的“底色”。 

对于未来,徐冰充满信心。他透露,集团将深化“三位一体”战略,推进“双供双保提质工程”,加快“深海风电”“核热入青”布局,让清洁能源惠及更多市民。徐冰说:“青岛能源集团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持保温暖与兴产业双轮驱动,以国企担当奋力谱写‘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青能力量’。” 

采访结束后,徐冰董事长与现场其他企业家进行了交流互动。在这场经济成就发布活动中,他的话语和青岛能源集团的发展正是青岛经济蓬勃向上的生动注脚。 

记者 黄元晖

 

青岛国信集团党委副书记,青岛海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 邓友成

将“三条鱼”做到国内领先

4-青岛国信集团党委副书记,青岛海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 邓友成.jpg

在“架桥汇智激活力、政企同心促发展”政企恳谈会暨2024年度青岛经济成就宣传发布活动上,青岛国信集团党委副书记、青岛海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邓友成详细介绍了青岛海洋集团的发展规划与产业推进情况。 

青岛海洋集团自2024年11月正式组建以来,围绕青岛市“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旨在打造创新型、外向型、链主型海洋产业投资运营平台。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资产总额300亿元、收入120亿元、利润1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海洋产业集团前列。 

今年,青岛海洋集团启动了“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谋划”“科技创新转化”“资本招商破局”4大专项行动。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将大黄鱼、三文鱼、罗非鱼“三条鱼”做到国内领先,并推进西海岸陆基三文鱼项目和越南罗非鱼智能化加工项目。在重大产业谋划上,存量业务强链、延链,增量业务建链、补链,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此外,青岛国信制药有限公司作为集团权属子公司,本次获评“2024年度青岛新质领航企业”。国信制药将重点做好四个“攻坚”:立稳海洋发展优势、打造联合研发平台、聚焦重点产品管线、整合海洋优质资源,推动“蓝色药库”建设,力争成为全球海洋医药领域的引领者。 

青岛海洋集团正以实际行动,为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辛小丽

 

青岛泰德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山

企业完成从“量”到“质”的跨越

5-青岛泰德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山.jpg

2024年,青岛泰德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德股份”)稳步前行,在细分行业从营收、纳税、市值、净资产收益率等均达到新高度:营收3.39亿元、纳税1475万元、市值突破2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提升4.67个百分点。数据的背后凝聚着泰德股份敏锐的战略眼光;数据的每一点增长,都代表着自上而下的努力付出,如今的数据彰显了企业经营效益的精准把控——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企业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跨越,成功跻身大中型企业行列,成为驱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的加持,泰德股份主动开展兼并收购与投融资业务。2024年6月,泰德股份完成了对烟台明德的收购,涉足机械设备行业。通过对优质资源的整合,泰德股份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资本市场,公司于2022年实现IPO、2023年对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在股权融资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同时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公司在债权融资上也有大幅度改善,如公司银行贷款由“资产担保+实控人个人担保”到全信用融资;融资费率由原来上浮到现在基准利率下浮;由原来跑银行到银行主动服务,这一系列成功的投融资举措和变化为企业的项目拓展和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让泰德股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 

泰德股份深刻认识到修炼内功的重要性。为此,泰德股份大力推行降本增效措施,从生产流程优化到管理模式创新,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泰德股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记者 郭清鉴


中铝青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秀晨

以专业平台赋能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6-中铝青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秀晨.jpg

中铝青岛国贸落户青岛已经超过13年时间,作为中铝集团精细氧化铝的统一出口平台、海外铝土矿进口和销售专业平台,主要承担中铝精细氧化铝出口市场拓展、海外铝土矿进口服务和外销工作。2024年出口额约1.7亿美元,进口额约15.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均在20%左右。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额13亿美元。 

公司进出口业务的全链条涉及金融、航运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与驻地企业保持着紧密合作,与青岛市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中铝青岛国贸充分展现央企贸易公司的韧性,积极应对外部局势,调整经营策略,防范市场风险,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出口业务在稳定基本盘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应用,努力构建新的出口增长点。面对铝土矿市场变局,以进口矿消费客户所在地域及客户类型为依据,中铝青岛国贸成立多个工作小组,随时跟踪客户生产运行情况,逐步化解了当前阶段性风险挑战。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各项指标同比向好。 

下一步,中铝青岛国贸将加快健康新贸易体系建设,系统提升国际化贸易能力,确保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取得积极成效;积极开发精细氧化铝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双增长,助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董承芳

 

中特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学强

把自动化设备做到更加智能、高效、绿色

7-中特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学强.jpg

中特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新型电机自动化装备的企业,对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每天在研发车间、在客户工厂发生的变革,要把自动化设备做到更加智能、高效、绿色。 

在技术革新的驱动下,自动化向智能化跃升,通过嵌入式机器视觉工业AI算法和实时数据交换模块,不仅能完成高精度的生产,还能通过调整参数进行生产。公司去年为客户生产的空调无刷电机黑灯工厂生产线,从仓库到生产线、从上料视觉检测到过程数据控制、从每道工序的精密加工到产品性能的检测,已实现全过程无人化智能生产。 

在高效方面,公司让每台设备都在高效率的状态下进行生产,例如今年为韩国LG生产的水泵电机自动线,生产线节拍是每6秒钟生产一台电机,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绕线机,从行业常用的800转/分钟提升到1200转/分钟,实现了行业领先,这正是新质生产力效率的生动体现。 

公司注重研发高效节能的电机生产线,降低能耗,节约材料,帮助客户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无碳化。通过技术创新,公司生产的装备跟上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记者 董承芳

 

来源:青岛财经网


首页 控股集团 联系我们 更多